通知公告
17世纪的欧洲已经出现了具有乐池、多层包厢的观众厅和镜框台口、箱形舞台的剧场,这种剧场模式的影响延续至今。
18世纪的音乐有了很大的发展,歌剧也应运而生,出现了莫扎特、罗西尼等天才音乐家,他们写下了不少歌剧,适合当时王公贵族文化生活的需要。
意大利式的剧场在当时欧洲主要城市中相继建成,并为各阶层的人民所喜爱,其中佼佼者是建于1778年的意大利米兰歌剧院(毁于二战,1946年重建),主要上演歌剧和芭蕾舞。容积11245立方米,容量2489座;观众厅是马蹄形平面,六层环绕包厢;高为17.8m,平均宽度为20.5m,台口到皇帝包厢的距离为29米,正好在近视的有效距离之内。厅的高宽长的比例为0.87:1:1.46,接近“黄金律”对声场有利。混响时间为1.25秒,音质很好,适宜演奏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品,是莫扎特、罗西尼作品的理想演奏场所,为古典剧场建筑艺术和音质的典范。这种马蹄形平面,多层环绕包厢的高空间是古典剧场观众厅的典型模式。
18世纪中叶之后是历史学家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近代史的开端,当时在文学、艺术和哲学的思潮更新迭起,欧洲的音乐经历了巴洛克时期发展到了浪漫时期,这时期的音乐人才辈出,群星璀璨,音乐到了一个黄金时代。音乐成为新兴资产阶级市民的文化生活所必须,歌剧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深为各阶层人民的喜爱。
到了19世纪后半叶欧洲建造了一批古典剧场模式的观众厅和机械舞台、并且十分豪华的歌剧院,它们在建筑史和声学史上都是著名的瑰宝:如莫斯科大剧院(1856年),英国皇家歌剧院(1858年),维也纳歌剧院(1869年)巴黎歌剧院(1874年,舞台中安装了起吊布景的机械),布达佩斯国立歌剧院(1881年,安装了水压式的机械升降台),其中建于876年的德国慕尼黑的贝鲁毅脱歌剧院尤为著名,它是由对歌剧发展有突出贡献的著名音乐家瓦格纳主持设计的,主要是上演歌剧,容积10300立方米,容量1800座。观众厅取消了传统的环绕式多层包厢,但因当时德皇的干预,在池座后墙设置包厢,其中有皇帝包厢。
本世纪50年代发现该处包厢能消除声集中和“爬行”现象名胜,对音质有利。采用高升起的散座形式,无楼座;矩形平面(35×23平方米),镜框台口位于大边处。平矗的顶棚高为16米,其高宽长的比例为0.7:1:1.53,接近“黄金律”,对声场有利。厅的两侧为行列式的矮墙,其上有双园柱,它们向后墙逐渐呈扇形展开,使平面呈为扇形;它们为大厅提供了良好的反射声和扩散声;混响时间为1.6秒。视、听俱佳,适宜歌剧演出,尤宜瓦格纳的作品。舞台中安装了电力驱动的转台是典型的德国式十字形箱形机械舞台模式。贝鲁毅脱歌剧院是剧场建筑史和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种戾形平面、高升起散座形式和高空间的观众厅建筑模式的先河。
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筑科学在剧场建筑中得到广泛地运用,大跨度地结构技术的发展使建筑宏大剧场成为可能,古典剧场的观众厅模式已臻成熟。舞台照明技术,视觉和声学的科技成就就以及舞台机械技术的发展合时宜地帮助了境框台口、箱形和机械舞台的完善,使它自然而然地获得了沿袭着巴洛克时期及其后期发展的浪漫时期的风格。沿袭着古典剧场的观众厅和舞台模式;在建筑艺术的造诣和声学的成就上都未能达到以往的辉煌,但也有佳例,如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延)的科伦剧场(1908年),主要上演歌剧和芭蕾舞,容积为20870立方米,容量为2487座。观众厅是延袭意大利那不勒斯的圣卡罗剧场,标准意大利式的古典剧场模式。混响时间T500-1000=1.8秒。
本世纪初以来,人和物质世界之间的关系凸显出对科技规律的遵从。1900-1905年美国W・C・赛宾教授提出室内混响时间的概念及其计算机。约100年来混响时间成为唯一能够进行科学计算和测量的评价室内音质的客观标准,并能对室内音质进行主观评价相对应的一个标准,赛宾根据上成功地设计和建造了美国波士顿音乐厅,虽然该音乐厅的建筑艺术和技术仍然是沿袭着上世纪的,但是在声学上是成功的,是世界上古典音乐厅的范例之一。从此室内声学结束了根据经验和直觉判断为基础的经验主义时代。
学院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大道29号
来信请寄: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150信箱180分箱
邮编:211106
校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