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媒体聚焦
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保罗在他的《批判性思维》中说道:“所有人在诞生时都是轻率鲁莽的思考者,而绝大部分人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依然如此……”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轻率鲁莽的思考者注定被信息洪流埋没,因为他们“缺乏头脑中的标准,而且对于这样的标准可能是什么样的并没有概念”。如此看来,只有向更高的思维阶段迈进,才能在形势纷繁复杂的当下坚持自我的思考,批判性思维便是这样的一个思维阶段。
11月9日晚,艺术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新闻传播系副教授蔡雁彬老师以“批判性思维”为主题,生动地向我们讲述了她所理解的批判性思维。
她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柔软的思维,涉及到态度、能力、品质三个层面。对于当下的中国,批判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仅是象牙塔里的学术思维,更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思维。批判性思维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一种思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许多言论已经暗含了许多理性批判的道理,。蔡老师认为,抛开道德问题,在思维品质上,判断君子与小人的标尺便在于一个人能否进行自我批判。除了进行自我批判外,对于一切事物都应该用一种批判的眼光看待,科学也不例外。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波普尔认为,科学的本质在于其可证伪性,科学之所以为科学,只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被人证明是错误的,它不能被证实,只能被证伪。在谈到如何进行批判思维的时候,她以辕固生和黄生针对汤武取代桀纣是否合理进行的一场辩论为例,阐述了“以类比代替了论证”“威吓手段”等错误的思维方式。一场讲座下来,趣味盎然,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大有意犹未尽之感。
蔡老师以讲座的形式告诉同学们批判性思维就是一种合理的、反思的思维,它是柔软的、可变的,是具有清晰性、一致性、相关性、合理性、预见性等特征的思维品质。它能够帮助我们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不受情绪化的蛊惑,理性的甄别谣言与事实,因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极为重要。有人说,人是会思考的芦苇,孱弱而又强大,而思考的高度也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学院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大道29号
来信请寄: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150信箱180分箱
邮编:211106
校内链接